醒来,读着,写长长的信

本账号主要堆放读书笔记,极其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写同人文,请勿关注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一本著者写得不愉快、读者读着不愉快的书,我为什么还要写出来呢?因为,无论怎么不愉快,我们都不能闭目不见的现实,就在那里存在着。而且还因为,我们同时也懂得,无论多么艰难,只要我们知道了那个现实,就有改变它的可能性。”

  坦白来讲,阅读的过程中倒没有不愉快,或者说比起不愉快恍然大悟的感觉更多,尤其是作者论述塞吉维克提出的“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”的概念,堪称精彩绝伦。不妨摘录一下:

  「在性别研究的领域中,对“异性恋性别二元机制”的解释,塞吉维克提出的“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”的概念,具有广泛的影响力。“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”(homosocial)乃塞吉维克造的一个新词,目的是与既有的“男性同性恋”(homosexual)相区分。众所周知,homosexual(男性同性恋)指男人之间的性关系;与此相对,塞吉维克新造的homosocial(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)一词,则指“男人之间不带性的关系”,即男人之间相互认同的欲望,故称“社会性”(social)。将这两种关系厘清分辨之后,性别秩序的构成原理便得以清晰的呈现。“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”并非单独存在,而是与“厌女症”(misogyny)、“同性恋憎恶”(homophobia)互为一体,三要素共同构成性别秩序。这里有三个要点。(1)男人之间的纽带,是一种“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”。(2)为了维持男人集团的主体性和优越性,需要将女人“他者化”,视为欲望客体,加以蔑视。这就是“厌女症”。(3)为了保证男人集团中每位成员的主体地位,还要严厉清除同性恋。因为同性恋者把同性男人视为欲望对象,会使男人沦为欲望客体,扰乱男人集团的秩序,十分危险。这就是“同性恋憎恶”。」

  当我读到这个理论时,犹如醍醐灌顶,以往隐隐绰绰的事情借助“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”这一概念明晰地呈现在面前。虽然不合时宜,当我读到这里时感到一种无与伦比的狂喜,解析社会又多了一种有利的武器。对于我这样孜孜不倦的阅读者来说,即使再走马观花,也有深入思考的时候。运用书本的理论和知识去解释眼中看到的世界,仿佛某种智力游戏,思考是一种乐趣。成长就是不断解剖社会,解剖自己。

  每年的读书主题并不固定,大体来讲十分随意,唯有今年我早早把阅读方向定位女性主义、历史和初步社会学。

  在去年某时刻,我忽然产生一种明悟,性别在生活中是何等无处不在而又刻意遭人轻视,由此逐步审视男性女性的方方面面,不得不说我感受到了巨大的沮丧。这种沮丧感非亲身经历不能明了,身边的社会如此赤裸而以往的自己却宛如瞎子毫无察觉,而且也感到了深深的失望,对社会如此轻易打击人类物种的一半,如此轻蔑她们的聪明才智,却又假装给予荣誉实则暗地里敲骨吸髓,还冠冕堂皇的嘴脸感到由衷地恶心。

  这就是父权制社会大度给予女性的全部,奉献。

  回到本书,作者涉及到内容非常全面,而且运用理论的武器完美解剖了现实掩藏的本质,读起来颇有酣畅淋漓之感,然而正因为涉及面过于宽广,限于篇幅问题只能泛泛而谈,白璧微瑕。

  作家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不朽。也许并不是每个作家都怀有如此野心的念头,不过想要多被记住一些时日的念头应该是普遍想法。在这些“不朽”妄念中,有些却是为了被遗忘而写作的书籍,女性主义的著作就是其中之一。无论是在伏波瓦的传记,还是本书作者的只言片语,所透露出来的最大的愿景便是自己笔下的这些描写过时。可惜,一百多年前的第二性都尚未过时,本书离过时大约还有很长的时间。

评论(1)

热度(8)